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(一种计算机语言,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),请解除该禁用,或者联系我们。就业和工资

就业和工资

就业和工资专题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、就业机会、薪资水平及其变化趋势,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。就业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,充分就业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动处于良好状态,而高失业率则可能预示着经济困境或结构性问题。近年来,随着技术进步、全球化加速以及产业结构调整,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,而新兴行业如科技、服务业和绿色经济领域则呈现出更大的增长潜力。

在工资方面,收入水平的分布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、行业特征、地区差异以及教育和技能水平密切相关。不同职位、不同地区、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之间的工资差距是就业和工资专题的重要议题。近年来,技术驱动的行业,如互联网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,提供了更高薪酬的职位,而传统制造业和低技能岗位的薪资增长相对滞后。此外,性别工资差距、区域薪酬差异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仍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。

就业和工资的研究不仅涉及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,还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福利、劳动法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。通过对就业与工资变化趋势的跟踪,可以为政府、企业及个人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,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

劳动力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员

1952-2022年中国劳动力

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及以上,有劳动能力,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。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。

1952-2023年中国就业人员

就业人员数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,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。就业人员包括:(1)职工、(2)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、(3)私营业主、(4)个体户主、(5)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、(6)乡镇企业就业人员、(7)农村就业人员、(8)其他就业人员。

1952-2023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

就业人员数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,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。就业人员包括:(1)职工、(2)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、(3)私营业主、(4)个体户主、(5)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、(6)乡镇企业就业人员、(7)农村就业人员、(8)其他就业人员。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、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。

1952-2023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

就业人员数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,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。就业人员包括:(1)职工、(2)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、(3)私营业主、(4)个体户主、(5)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、(6)乡镇企业就业人员、(7)农村就业人员、(8)其他就业人员。第一产业是指农、林、牧、渔业。

1952-2023年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

就业人员数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,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。就业人员包括:(1)职工、(2)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、(3)私营业主、(4)个体户主、(5)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、(6)乡镇企业就业人员、(7)农村就业人员、(8)其他就业人员。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,制造业,电力、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,建筑业。

城镇单位就业人员(分行业)

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(分行业)